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综述

2018-01-19 09:15:16   来源:   点击:
【字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去年以来,我区以“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为工作宗旨,通过创新公共文化精准服务,坚持特色供给、品质供给、精准供给,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为区合唱协会的负责人,每逢周末,何太清都会在区文体中心的琴房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一起排练。说起过去的排练环境,何太清感慨颇多。由于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每次排练,何太清都是和别人在家里排练。因为排练发出的声响,经常会受到邻居的埋怨和投诉。他们只好压着嗓子练,却又达不到排练的效果。时过境迁,如今在区文体中心专业的琴房里,何太清不仅可以和大家一起高声歌唱,而且还有免费的音乐设施,这在过去是想也想不到的。

“我干了一辈子文艺,现在是文艺环境最好的时候。你看现在条件多好,从我们市、区对群众文艺很重视,给配备的场所,连钢琴都是公家给配备的,和以前相比,现在真是鸟枪换炮了。”何太清高兴地说道。不仅有了免费的排练场所,2017年4月,在区政府的帮助下,何太清和一些合唱团共同成立了城区合唱协会,吸引了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加入进来。

在区文化艺术馆里,有舞蹈练功房、琴房、书画室、培训教室等多个文化公共场所免费对外开放,而许多人一起参与的舞蹈、合唱、书法、美术等项目也是一个接一个开办。业余舞蹈爱好者李阿姨说,“到了这个年龄虽然说在家里也带孙子,可是也需要走出来,也需要融入社会。我们现在玩了两年多一点了,我就感觉我们这些人凝聚力也强,心态也好。”

让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设施建设要先行。近年来, 我区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新建了美术馆、图书馆等一大批公共文化场所。目前,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完成。

2017年新建的的城区美术馆,位于“三河一渠”淮海公园,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是一家集收藏、展览艺术作品的公益性美术馆。美术馆自成立以来,以高品位与学术性为目标,开展研究、收藏、展览、交流及艺术普及教育工作,先后举办了“寻梦太行”北京元都画院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自盛李记”堆锦珍品展、上党民俗风情画展、“大美长治·品质城区”剪纸作品展等大型展出十七次,日均接待人数达3千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我区的文化品味。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免费服务让热爱文化生活的人们享受到了最大的便利。为了能够下沉基层,每年,区文体局都会针对社区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通过骨干带动社区的文艺活动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正在为社区文艺骨干进行培训的老师说道,“他们学完,再到社区去进行二次的培训辅导,就是以点带面,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舞蹈当中。把自己把艺术奉献给了最基层的老百姓,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去年一年,区文体中心免费举办了各类培训班8批次,培训1000余人次;开工建设了“非遗”展览馆和小剧场,并成功举办了200多场文体展演和100场“送戏曲下乡”演出活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日益满足了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美好向往,零门槛、无负担的普及方式让文化惠民离老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

面对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的文化参与者,我区在下大气力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地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区文体局局长王国宏说:“过去,我们这里有很多美术、书法、舞蹈的培训教室,但由于欠缺专业老师,有些想要办的班,比如书法、绘画就比较被动,需要外聘老师,这样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为了不断扩充人才队伍,区文体局将文化管理、专业技术、民间艺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学习培训、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基层文化辅导员培训工作,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基层文化辅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到2017年底,全区基本实现基层文化辅导员全覆盖,80%的社区(农村)至少拥有2—3支常年开展活动的文化队伍。

据了解,2018年,我区将继续秉承“政府搭台、协会组织、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运作模式,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和“文化+社团+社区+社工”联动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文艺活动和文艺作品。此外,我区新建的图书馆即将面向全市开放,为市民增添一个读书修身、增长知识的好去处;在“三河一渠”淮海公园积极筹建“上党音乐馆”,结束我区多年来无音乐馆的历史,让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繁荣。

相关热词搜索:惠民 文化 服务工作

上一篇:省司法厅考核我区司法行政工作
下一篇:淮海社区成为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栏目总排行
栏目本月排行